“ 刘老庄村对人类的不朽贡献是:把村庄变成为圣殿,把人性提升为神性。”有专家如此评价这个红色小村。
红色记忆
“由陕北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从拂晓到黄昏,全连苦战殉刘庄”。看着刘老庄烈士陵园这副挽联,让人肃然安静,耳边仿佛听到当年的枪声传来,这枪声已然穿越了78年的岁月隔挡。
1943年3月18日拂晓,淮阴城的3000多日寇袭击淮海区党政机关。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的82名战士,死死咬着杀气腾腾的日寇,掩护当地群众转移。打退了5次冲锋,让600多日寇死伤在脚下。日寇寸土未得,活活被打怕了,日寇山炮、步兵炮、迫击炮、掷弹筒向四连轰了5个多小时。从拂晓打到黄昏,勇士们最后跳出战壕与日寇白刃战,全部壮烈殉国。
刘老庄当地村民告诉我们,当年四连的82名战士全部捐躯安息在此,但这个连队并没有散,被命名为“刘老庄连”,当地老百姓选送82名优秀子弟补入了四连。
红色传承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丰功伟绩作为一种精神,永远活在了刘老庄人民的心中。村党总支书记朱林告诉我们,作为刘老庄每名党员和村民的信念“先辈们的鲜血不能白流,‘老、少、边’决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近年来,刘老庄村党总支持续强化村民红色传承教育,鞭策村民继承先烈遗志,党员冲锋在前、群众埋头苦干,村两委以产业特、生态优、村庄美、集体强、农民富、乡风好为目标,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村庄发展的依托,积极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村庄集聚,保护了红色自然基底,提升了乡村吸引力,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通过高质量发展产业、系统化推进农房改善、全方位提升人居环境,映入眼帘的村庄画卷视角冲击力耀眼夺目,田野里到处都是生机盎然的庄稼,村庄面貌整洁有序,处处都透着清新舒爽的空气。
刘老庄村党总支坚持把事事做到位、做入心,真正让党员群众心中有党组织、身边有党组织。村党总支让每名党员负责1个单元10户村民的卫生、治安监督与邻里矛盾的调解,联系1户低收入农户,让共同富裕成为永恒主题。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扎实开展“文明户”“好婆媳”“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因时修订村规民约,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把禁止黄赌毒、反对男尊女卑、尊重残疾人等写入村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把垃圾分类写入村规民约建设美丽乡村,养成优良民风。据了解,别具一格的村规民约极大地推动了移风易俗,让红色传承更加名符其实。
红色名片
如今的刘老庄村,不忘先烈英勇、牢记革命历史、弘扬红色传统,依托得天独厚的八十二烈士纪念景区红色旅游资源,建成了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4A级景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园区内有八十二烈士墓、八十二烈士纪念碑、八十二烈士纪念馆、八十二棵青松林、壮志亭、红星广场、浴血刘老庄主题战壕、八十二烈士纪念林等纪念设施,是集凭吊、游览、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园林式纪念园。
毗邻园林旁,刘老庄村已建成上规模的日光能大棚、葡萄园、精品苗木林、金银花、食用菌等特色产业项目,香园农庄、吉美生态园、大阳生态园等一批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业观光体验旅游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观光旅游产业持续升温,成为了红色旅游、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去处。
我们所到之处,谈村庄生活变化、话乡村振兴前景,刘老庄村民们无不满怀期待、信心满满!我们也更加坚信,在刘老庄村党总支带领下,全体村民通过全国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全面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新时代红色小村刘老庄美丽村庄优美画卷定会更加灿烂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