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是一本兵法书,是明末清初时期的著作,虽然书中的内容是搜集、罗列先人的智慧,但是整本书对于现在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瑰宝 。
《三十六计》可以大致分为六小计,也就是: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前面三个是优势时所用的计策,后面三个则为劣势时所用的计策。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关于这一计策,是发生在战国中期的时候,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和庞涓。
我国有四大兵家圣人,孙武被称为“兵圣”、吴起被称为“亚圣”、孙膑被称为“计圣”、尉缭被称为“尉圣”。
关于孙膑和庞涓,两个人在同一时期,都跟着鬼谷子学习兵法,是名副其实的师兄弟。
在庞涓学有所成之后,想着展现自己的所学和抱负,于是就先于孙膑下山,来到自己的国家——魏国,开始了建功立业。
在没有孙膑之前,庞涓在魏国也可以说得上是顶梁柱,但是就在庞涓还想着自己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功业的时候,孙膑也已经学有所成,要下山了。
孙膑的才华和智慧比庞涓要高一些,于是担心害怕孙膑会抢占了自己风头的庞涓就想着怎么谋害孙膑。在孙膑下山后,庞涓欺骗孙膑来到自己的国家,直接就将孙膑关押进了地牢,并对孙膑施行了残酷的刑法,直接就将意气风发的孙膑弄成了残疾人。
为了活命,孙膑装疯骗过了自己的师兄庞涓,后来孙膑的老家齐国来了一个使者,孙膑就和这个使者产生了联系,使得使者将自己偷偷的带回了齐国。
为了能够报仇雪恨,孙膑在齐国的国王面前展现了自己的才华,直接就被齐威王拜为了自己的国师!
孙膑帮着齐威王整治着国家,但是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身残之仇,就在不久后,终于让孙膑等到了这样的机会。
在庞涓时期,魏国的正规部队有着40万人!现在这个时候,排队做核酸,从上面往下看,只有三四百人就感觉是乌泱泱一片!而40万人都去厂子打工,一个月的工资按6000块钱算,就有24亿之多!
庞涓在率领着魏国的8万魏兵,险些将赵国打得灭亡;赵王看着被魏兵围困的国都,知道只靠自己是没有办法能够解决这个危机的,于是赵王就赶紧时间去求助楚国和齐国。
齐国的国君在听到了这个消息的时候,本来也是不想救援的,你赵国的存亡于我齐国有何干系?还好的是齐国当时的国君齐威王还是有点远见的,知道等魏国消灭了赵国之后,没有了赵国来牵制着魏国的兵马,那么自己的齐国也是很危险的。
于是齐威王就派8万军队去救援赵国,而这8万人的将军就是田忌,而孙膑则是作为军师随行出征。
虽然这次出征有着自己的小心思,但是孙膑也不是被冲昏了头脑的人,知道直接去攻打在赵国的魏国兵马会得不偿失,于是就心生一计——攻打魏国!
直接去攻打在赵国的魏国兵马,是以疲惫之兵攻打以逸待劳之兵,失败的可能性更大。在田忌听完孙膑的解释后,于是就决定攻打魏国。
打是不可能真的打的。孙膑只是以自己兵马中,行进灵活的骑兵去攻打魏国的首都大梁。当然说是攻打,也还是做做样子,让魏国以为自己要攻打他的国家,而去求援在攻打赵国的庞涓。
在魏国的魏惠王看到齐国这个弱小的国家竟然敢攻打自己的魏国,于是气得火冒三丈,于是下令让庞涓赶紧率兵回来消灭这支齐国的部队。而当时的庞涓其实已经攻打下来了赵国的首都邯郸,但是在听到魏王的旨令后,知道自己只能听从,且对于自己的师弟——孙膑的逃走,一直是庞涓心中的一块阴影。这更加让庞涓下定了决心要消灭这支齐国的军队。
注意,这时的庞涓带领的三万军队,是直接奔着消灭齐国的军队去的,而不是去救援魏国的首都大梁。这就使得庞涓落入了孙膑的圈套!
庞涓率领着三万军队,不带粮草,且是急行军,面对孙膑以逸待劳的军队,直接被孙膑在桂玲这个地方,将三万军队全军覆灭!庞涓也被孙膑直接活捉。
而当时的田忌要是率军奔向邯郸,这个结局恐怕就是当时齐国的结局。
这个就是围魏救赵的故事了。
在这个故事的后续,魏国是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将庞涓赎回了魏国。但是在九年之后的马凌之战,孙膑故技重施,庞涓依然一头扎进了孙膑对他设下的圈套里,最终庞涓被乱箭射死!而孙膑也得以报得大仇!
围魏救赵的这个故事,就告诉了我们,在战争之中,自己的目的一定要明确,要分得清楚主次;而孙膑的胜利,就是孙膑始终在贯彻的目的就是消灭魏国的主力军队,而不是拿齐国的军队去为自己和庞涓的仇恨做帮手。
所以,这才是孙膑能够帮助自己报仇雪恨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