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师徒关系是怎样的(略论师徒“十个关系”)

时间:2024-09-29 09:08:12

实践证明,老中青“三结合”的人才架构,“一对一”传帮带的师徒模式,对人才培养、新老交替、优势互补、转型升级、促进发展,其作用是明显的、成效是巨大的。然而,倘若在一些环节上配合不好,也难免会出现许多不尽如人意,包括“文人相轻”、互相掣肘、人才流失等等。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在此不妨谈论一下师徒“十个关系”。

一、包容和兼容的关系。除非门店、作坊或小手工业者,只要雇工、用人、开公司,就会存在师徒关系。而师傅选徒弟,徒弟跟师傅,却又不是像搞对象一样自由恋爱的,都必须出于工作需要和工作安排,硬性“拉郎配”也是有的。也就是说,选徒弟和认师傅,都不是自己能够说了算的。这样,师徒之间就有个包容和兼容的问题,包容不能包罗万象,一包到底;兼容也不能挑肥拣瘦,推三阻四。而必须师徒融洽,团结协作,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二、严厉和亲和的关系。这里面除了人品道德、脾气性格、亲和随和之外,还有个主动和被动的问题。如果自认为师徒是领导的安排,非本人所愿,难免时不时给脸色,动不动耍脾气,师傅傲气十足,徒弟敬而远之,工作保持距离,生活阴阳怪气等等。俗话说:“严师出高徒”。看你怎么严、严在什么地方?如果说,在技术上要求严点,在工艺上要求细点,这是对的。如果硬是,师道尊严的、严父慈母式的,或者“棍棒之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人才”,在新时代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背景之下,就必须要洗洗脑、换换法儿了。

三、抱残和自大的关系。也就是抱残守缺和妄自尊大的问题。技术上的更新换代,工艺上的革新改造,管理上的转型升级,已是时代必然。依旧把那些传统的当“古董”,经验的当“宝贝”,现成的当“通用”,就真的不行了。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早已把抱残守缺和妄自尊大,撞击的灰飞烟灭,好多新的技术和知识,包括老师傅等所有人都得学习,必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四、优势和互补的关系。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尺比寸长但也有短处,寸比尺短却也有长处,师徒之间都有不完善的地方,每个人的智慧也有不完善的时候。这就需要在看到自己的不足,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利用好各自的优势。在发挥各自的特长时,不高看自己的长处,发现别人的缺点时,不放大别人的短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集众之长,优化组合,就会形成“小合唱”,甚至“大合唱”。

五、言教和身教的关系。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扑下身子干,这就是说,带头示范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光靠纸上谈兵,不切合实际,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动嘴能力强,动手能力差,是不会有人服气的。再说了,下车伊始就哇啦哇啦发议论,指手画脚挑毛病,这种打官腔式的形式主义是最忌讳的,徒弟们也最不待见,最不服气。你讲了半天,别人接受不了,听不进去,让你来操作,你又眼高手低,高分低能。问题解决不了,矛盾依然如旧,时间白白浪费,功效无从谈起。

六、争诿和承担的关系。是争功诿过,还是敢于承担责任,这不仅是一个人道德和人格的体现,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保证。不能把工作中的问题都推给徒弟,把功劳都记给师傅,时间短了行,长期这样就不行了。“人可以舍弃一切,但唯一难以舍弃的是责任”。当然,在工作中强调自己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不能出了问题马上言明,自己没有错误,不主动承担责任,不应该受处罚。或者不从主观上找原因,总是找客观因素,责任能推就推,事情能躲就躲,百般解释,争功诿过,结果会失去徒弟的理解,失去组织的谅解。一句话,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心底无私天地宽”。

七、固执和沟通的关系。师傅不见得都对,徒弟也不见得都不对。这里有个面子问题,好像一旦师傅承认错了,面子上挂不住,所以就将错就错,固执己见,不与交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或者当双方都各执己见、观点无法统一的时候,应该冷静处事把握自己,把不同的看法先搁置下来,等到双方较理智时再辨明是非。顽固不化,刚愎自用,是一个人致命的弱点。不肯接受他人意见,对于徒弟和朋友的规劝或忠告置若罔闻,不仅会使自己头破血流,还会伤害师徒之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八、口服和心服的关系。作为师傅,不是让你变的如何如何强,而是让你的徒弟和员工变的更强。首先你要正直,以坦诚精神,以及透明度和声望,建立别人对自己的信赖感,每次决策都需要去倾听手下的意见。人无完人,师傅也不是圣人,犯错误也不足为奇,千万不要因为维护权威去掩盖错误,要善于倾听并正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要耐心给予澄清和解释,将意见变成合理化的建议。一个优秀的师傅和管理者,首先管理的应该是自己,如果自己不自律、不自尊、不自强,就难以服众。只有从细微之处着手,打好管理的基础,师傅管理的才能和管理的效果才会体现出来,从而让徒弟口服心服。

九、合作和共赢的关系。师傅或者徒弟,都作为团队成员,不要因为身处团队之中就抹杀了自己的个性特质。即使建立了团队制度或机制,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各自的才能,只要你不逾越规矩,就完全可以得心应手,随心所欲,“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当然,强调团队合作,并不意味着否认个人智慧、个人价值、个人的聪明才智,每个人只有与团队的共同目标一致时,其价值才能得到最大化的体现。一个师徒组合或者一个企业,就像一部机器,机器的正常运转,需要每个部件的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效率,使整个团队处于瘫痪状态。团队成员只有对团队拥有强烈的归属感,才会真正快乐地投身于团队的工作之中,真正体会到工作对于人生价值的重要性。

十、风范和口碑的关系。做一个好师傅,只有业务的精与博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爱,是对徒弟和团队的爱。只有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高尚情操的不断完善,人格魅力的不断体现,这正是成为一个好师傅的良好风范。在徒弟眼里,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师傅最重要的品质之一,爱徒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创造欲。“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傅将徒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敢于树立“师傅教徒弟,反让徒弟超过师傅”的风度和风范,从而留下良好的口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傅”。师徒关系实在是扯不清、道不明、无止尽的关系,师徒及团队心往一处想,计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出,我们所有的事业就一定会干好、一定能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