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 决毗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这是杜甫在游历山东时写下的《望岳》里面的内容,虽然我们不能够探究杜甫当时是否亲自游历过五岳之首泰山,但是从字里行间也能了解到位居泰山之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阔之志。
其实泰山相比于其它四岳并非是最高峻的,但是为何泰山能够被封之为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呢?其实主要是由这四个方面来决定的。
泰山能够被称为五岳之首,很多都和历史传说有关。
其一、盘古之说。
盘古作为古人认为的开天辟地之人,所以都觉得他是天地万物孕育的前提,那么在他死去之后,他的头化作了如今的东岳泰山,两臂化为南岳与北岳,身躯化为中岳嵩山,双脚化为西岳华山,所以头所化的泰山也就成为了五岳之首。而且在人们认知当中“东”方向被放在首位,也素有紫气东来只说,所以东在人们印象中就是希望和福泽的源泉。
其二、泰山奶奶之说。
泰山奶奶也就是众人所熟知的碧霞元君,她是泰山的守护神,在古人认为风调雨顺皆由天神掌管的时代,泰山奶奶也就成为了众人景仰的仙子。而且有一个很久的传说就是关于碧霞元君的,相传在姜太公辅佐周天子之时,周武王梦见一个女子向他哭诉道,她是当时泰山的女神,要回到自己的故乡,但是因为姜子牙为了让泰山地区的百姓过的风调雨顺,就用法力控制住风暴,但是风暴正是仙子回家的工具,所以此举限制了自己回乡的路途,导致仙子三年还没有回到家乡,所以就请求周武王开恩,想要暂时开通风暴雷电,好让自己回到自己的家乡。而且在古人认知当中,碧霞元君还是为人消灾延寿的福君,所以无论是男女老少还是君臣帝王都想着通过对碧霞仙君的供奉来为自己祈祷风调雨顺的生活。
王锡爵《东岳碧霞宫碑》记载:“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为亲愿,弟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相交愿,而神亦靡诚弗应。”
其三、玉皇大帝之说。
玉皇大帝作为百姓心中最厉害的神,所以世人对其充满了敬仰,也就在泰山之巅设立玉皇殿供奉这一人世间的主宰,自此泰山也就成为了天人合一的寄托之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人们认知当中玉皇大帝都能莅临泰山之巅,足以证明泰山文化之久远,泰山灵气之上乘,也就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真实写照。
“天下名山僧占尽”,从这句话我们也可以看出,天下的名山很多都是被僧侣供奉并传扬出去的。据史书记载,在先秦时期就曾有高僧朗公在泰山打坐,之后又有僧人法定创建了灵岩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泰山还先后建立了玉泉寺等名寺,所以在当时泰山已经成为了佛教传经诵道的领地,而且由于佛教的影响之大更为泰山的名气传播带去了很深远的影响。
后来自唐朝以后,佛教资源的大量传入也导致泰山之上又新建了很多的新佛寺,比如长福寺等20多座寺院。在唐朝时期泰山的佛教文化达到鼎盛时期,而后到了明清时期泰山的佛教受到泰山奶奶信仰的压制出现了新的开端,所以自此泰山开始成为以东岳大帝和碧霞元君(泰山奶奶)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的传圣地。
历代帝王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高宋祖,他们对于乞求天下百姓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大思想唯一的来源就是向天乞求,而祭天的大多活动都是在泰山进行的。据不完全统计自无怀氏至西周就有72个君主到泰山祭过天地,而且还大肆举行封禅大典,不过自秦始皇之后,对泰山的封禅仪式才正式被编入了史籍记载,从秦汉至明清又有23位君主到泰山进行封禅大典,并且是亲临,有几位皇帝还亲自登顶体会泰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势。
《史记·货殖传》:泰山,其阳则鲁,其阴则齐。山之东北址,旧有明堂,为成周时朝会诸侯之处。秦汉以下言封禅者,必于泰山。
前有秦皇汉武,后有东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周朝建立者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等前去封禅。当然也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君王为了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宣扬自己统治天下的伟大抱负,才有了泰山名扬天下的影响,我们虽然无法从历史长河中去找寻当初祭祀天下的豪情盛世,可是我们可以从泰山之上立碑记功的种种文字记载,看到历代帝王为了祈求国泰民安而做出了一场又一场盛大的祭天仪式。
所以帝王君主的封禅活动为泰山的成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唐朝最有名的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这两位大诗人,他们把祖国的大好河山全融合在自己的诗词里,而且在他们的颂扬之下,泰山成为了更多人向往的神圣之地。所以在这些文人墨客的渲染与颂扬之下,泰山成为了更多人景仰的神地,虽然我们无法从历史当中去看到李白或者杜甫是否真正登过泰山顶,我们却能够从他的诗词当中看到泰山的巍峨壮观。
李白的《游泰山六首》: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