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4月8日,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工作。图/新华社
特朗普“神操作”之下,美金融市场出现动荡。
据21世纪经济报道,4月10日,美国股债汇“三杀”,纳指跌超4%,标普500指数跌超3%;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四连升;美元指数连续第三天下跌,触及半年来最低水平。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反复摇摆,对市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美国股债汇“三杀”的现象,则释放了多重风险信号。
政策预期混乱加剧市场不确定性
特朗普宣布暂停加征关税后,市场仍陷入恐慌,反映出特朗普政府政策反复的操作已严重透支市场信任。历史上,特朗普在2018年对华加征关税后多次调整税率,导致企业难以制定长期计划。此次“对等关税”计划涉及面更广,影响范围更大。
此前,美国宣布在10%的基线关税税率基础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征更高的关税。这一做法直接冲击全球供应链和企业盈利预期。引起全球资本市场调整。
其后,特朗普的“任性”有增无减。如,在市场毫无预期的情况下,美国对中国肆意连续加征关税,并随意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和市场息息相关的重大信息,导致市场掀起惊涛骇浪。
而“关税政策延迟九十天”消息准确性的反复,也让市场看到了更大的不确定性,这对需要稳定预期的市场而言,绝不是一个好消息。
据新华社报道,美股9日大涨前,特朗普曾在社交平台上喊话买入,他旗下公司当天股价涨幅两倍、跑赢大盘。因此,美国舆论质疑他本人及其“身边人”是否操纵股市、搞内幕交易以牟取暴利。
资产狂飙大涨立即结束了“一日游”。4月10日,美国金融市场再度下跌,标普500指数跌幅一度接近触发全市场熔断机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跌1014.79点,纳斯达克指数跌幅超4%。20年期与30年期美债收益率大涨。
同时,原油遭到重挫,抹去前一日近一半涨幅。美元指数下跌超1.8%,创下自近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处于两年来的最低水平。恐慌指数VIX波动率日内涨幅达63.0%,报54.87。金价处于创纪录水平。
一系列的表现都表明,特朗普的政策混乱已然对市场预期造成了巨大破坏,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深层矛盾在于政策目标与现实背离
美元指数反映出全球投资者对于“美国例外论”正持续失去信心。关税本质是“变相税收”,直接推高进口商品价格。根据相关测算,美国每个家庭年支出可能增加1700美元。
而美联储3月会议纪要显示,官员们早在关税宣布前就担忧滞胀风险。若通胀因关税持续高企,而经济增长因需求萎缩放缓,美联储将面临“加息抑制通胀”与“降息刺激增长”的艰难抉择。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政策目标与经济现实的背离。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重塑制造业优势,但美国劳动力成本已较2018年有所上升,企业难以回流。供应链重组导致全球产业链效率下降,企业为规避关税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推高生产成本。
这种“去美国化”趋势,可能导致全球产业链效率下降,推高生产成本。美国3月CPI同比上涨2.4%,美国的鸡蛋价格仍然居高不下。通胀黏性远超美联储预期。
资料图:2022年拍摄的白宫。图/新华社
事实上,股债汇三杀的信号,既是盈利预期崩塌也是情绪失控。美股暴跌反映市场对企业盈利和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中,科技股大跌,因供应链中断和需求下降遭遇双重打击。同时,VIX恐慌指数飙升,显示投资者对政策不确定性的恐惧已达临界点。
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升超10个基点,反映市场对通胀的担忧。但美债作为传统避险资产遭抛售,与美股同步下跌,暗示投资者对系统性风险的定价已超越单一资产类别。
类似的事件曾在2020年3月上演,当时受疫情影响,全球投资者抛售美债,导致美债现货表现不及期货,基差交易遭遇崩盘,演变成一场系统性风险。最终,美联储以单月扩表1.6万亿美元的“天量注水行动”救市,才令这场灾难得以平息。此外,美国财政部国债拍卖需求疲软,暴露市场对美国财政可持续性的质疑。
汇市则预示着美元信用动摇与资本再配置,主因是资本从美元资产撤离。投资者转向日元、瑞士法郎等避险货币,同时黄金价格突破3200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这一现象表明,市场对美国经济“滞胀”风险的担忧,已压倒传统避险逻辑,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受到冲击。
极端情绪可能进一步加剧市场波动
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资金大规模流出,显示机构投资者在避险。资金从风险资产转向现金和黄金,导致传统“股债平衡”策略失效。量化交易、杠杆基金和衍生品主导的市场生态,放大了波动的传导速度。TQQQ(一种美国指数交易基金)等三倍杠杆ETF的资金流入,使得市场波动被人为放大。
更危险的是场外配资等灰色杠杆。2025年3月,比特币市场出现40倍杠杆做空单,显示投机氛围浓厚。这种“高杠杆+高频交易”的组合,使市场极易陷入“暴涨暴跌”的循环。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警告称,当前市场正经历“教科书级崩溃”,货币体系、政治格局和世界秩序均面临瓦解风险。
极端情绪可能引发流动性螺旋,即资产抛售导致杠杆资金被迫平仓,进一步加剧市场波动。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但放缓缩表,试图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这些因素可能缓解全球资本流动的冲击,但无法抵消贸易摩擦的长期影响。
若特朗普再次调整关税政策,市场可能进一步恐慌。政策不确定性的制度化,使特朗普的“交易式治国”已形成路径依赖。而其关税政策反反复复,长期战略几成空谈。
这种政策周期与选举周期的高度绑定,预示未来四年美国政策将持续在“极端保护主义”与“有限妥协”间摇摆。未来,两党或在债务上限、财政支出等问题上对抗加剧,也不排除可能引发新一轮政府停摆危机。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反复,已引发市场对“滞胀”和系统性风险的定价。本质上,股债汇三杀是多重结构性矛盾集中爆发的结果,是美国经济政策失效、市场结构异化与全球秩序重构的集中体现。
这一现象既反映了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剧烈冲击,也暴露了美国经济深层次的脆弱性。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反复是导火索,深层次矛盾在于美国经济的“滞胀陷阱”、全球供应链的断裂以及美元霸权的式微。
从政策不确定性到市场结构异化,从全球供应链重构到货币体系动摇,政策不确定性、经济结构性矛盾和市场杠杆风险将长期存在。这场危机的根源已超越短期波动,预示着金融市场动荡可能成为新常态。
而投资者信心的丧失,可能通过资本流动和供应链重构传导至全球。未来,各经济体更需警惕政策进一步激化矛盾,以及市场超调引发的流动性危机。投资者需摒弃“危机后必有反弹”的惯性思维,在“去全球化”与“货币体系重构”的浪潮中寻找新的生存逻辑。
撰稿 / 万喆(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