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1日消息(记者 冯方)随着上市公司年报陆续披露,公募基金代销三巨头蚂蚁基金、招商银行、天天基金的业绩也随之出炉。在公募基金行业降费潮背景下,“三巨头”业绩有所分化,蚂蚁基金2024年实现营收净利“双增”,招商银行(基金代理业务)、天天基金则均连续三年收入下降。
3月28日晚间,恒生电子在年报中披露了其参股公司蚂蚁基金的业绩情况。2024年,蚂蚁基金业绩稳步增长,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162.91亿元、4.5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02%、28.60%。
对比蚂蚁基金2024年上半年和下半年业绩可以发现,其上半年仅实现净利润9427.4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近七成。而随着下半年股市行情大涨,蚂蚁基金凭借远超后两家的股票型基金规模,下半年将近赚得全年整体利润的八成。与此同时,蚂蚁基金也从2023年的净利润同比下降转为正向增长。
招商银行基金代理业务收入则有所下滑。2024年,招商银行实现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额5980.21亿元,同比增长101.48%,报告期内代理基金收入同比下降19.58%,为41.65亿元。截至2024年,招商银行代理基金收入已连续三年下降。
业绩下滑的还有天天基金。根据东方财富年报,2024年,天天基金实现营业收入28.53亿元、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1.56%、27.40%。自2022年至2024年,天天基金连续三年营收净利“双降”,并且2024年净利润降幅较2023年明显扩大。
央广网记者注意到,近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了2024年下半年基金销售机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百强名单。从“三巨头”的产品结构中,也可一窥其业绩分化的部分缘由。
名单显示,2024年下半年度,蚂蚁基金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权益基金保有规模、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分别为14529亿元、7388亿元、3201亿元,均远远高于其后的招商银行和天天基金。招商银行三项指标规模分别为9504亿元、4105亿元、582亿元,天天基金三项指标规模分别为5754亿元、3493亿元、925亿元。
从产品结构来看,蚂蚁基金结构更加均衡,权益基金和指数基金规模及占比较高,基于权益类基金较高的费率,也更容易从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的股市行情中获益。
这一情况在招商银行的年报也有所印证。谈及2024年代理基金收入同比下降近20%,招商银行在年报中称,主要是受基金降费和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下降影响。同时,招商银行提到,其顺应客户风险偏好变化,偏稳健的债券基金销量同比提升较为明显。而债券基金较低的费率和佣金叠加降费大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招商银行的代理基金收入。
展望2025年,招商银行表示,将聚焦客户需求,密切关注权益市场回暖机遇,持续优化财富产品结构。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