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海林林区的“活地图”,施业区内每寸土地的详细信息,都了然于心。他是行业前沿的“技术尖兵”,多项荣誉加身,引领林调工作突破创新。他是林业战线的“忠诚卫士”,二十余载默默耕耘,用热爱诠释责任与担当。他就是邵纪军,龙江森工大海林局公司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内业股长。
邵纪军查看树木
2002年,邵纪军由太平沟林场调入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开启了长达20余年的林调生涯。从那时起,他的足迹遍布了大海林局公司的每一个角落。266310公顷林地的立地条件、林种结构、林木生长、植被情况,以及林相、水系、资源分布、功能分区、经营区划等,他都了如指掌,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老穿山甲”。
在邵纪军的认知里,林业调查工作没有节假日与工作日之分,每日与林海为伴,已然成为他生活的常态。
夏日密林中露水浓重,常常浑身湿透,还要遭受蚊虫的叮咬;冬季寒风刺骨,在冰天雪地中一待就是一整天。山林中,荆棘丛生,道路难寻,为了获取精准的数据,只能穿越荆棘,手脚、脸颊被划出一道道血痕是常有的事。中午,简单的干粮便是午餐,甚至有时忙碌得连饭都吃不上。夜晚回到单位,又马不停蹄地整理数据,加班至深夜。一次外业调查时,突降的大雨让山路变得泥泞不堪,邵纪军不慎滑倒,头部受伤导致脑颅出血。之后即便躺在病床上,他心心念念的仍是工作。出院当天,他不顾领导和同事的劝阻,毅然回到岗位。
“现在人员少、调查任务重,在家里也待不下去,还是回到岗位上心里踏实。”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对林调事业的热爱。凭借这股子拼劲,他相继参与并出色完成了伊春市金山屯林业局林地二类清查、大海林局公司海源林场到敦化水库及亚雪公路扩建可研报告、牡丹江市和哈尔滨市阿城区火灾风险普查等多项重大调查任务,用行动书写了林调人的担当。
邵纪军(右二)与同事开展林调工作
20多年来,邵纪军始终秉持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传统的罗盘到先进的GPS测量,再到如今的平板电脑RTK测绘,他总是第一时间熟练掌握并运用。为了提升团队整体工作效率,他结合自身丰富的经验,精心编制了《林业调查知识实用培训手册》,毫无保留地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每一名队员。在他的努力下,全体林调队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3至5倍。
在业余时间,他对大海林地区食用植物展开深入研究,经过两年的积累,参与编撰出版了《黑龙江省食用野菜图谱》,为人们食用野菜提供了科学、详实的指引,不仅有助于保护野菜资源,还推动了相关知识的科普工作。
2022年7月,由邵纪军领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两年多来,他带领工作室瞄准林业调查领域科技前沿,聚焦新技术、新仪器、新软件在林业调查中的应用,推动外业调查无纸化、内业数据整理软件化,借助卫星图片、遥感判读、无人机操作等先进技术手段,使林业调查更科学、更合理,提升了精准度和工作效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7年和2019年,邵纪军两次荣获全省林业系统国有林区职工森林经营技能大赛一等奖;2020年,荣获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被授予“龙江工匠”荣誉称号;2022年,当选黑龙江省第十三届劳动模范。
“科技是林业调查的翅膀,我们要紧跟科技的步伐,守护好我们的绿色家园。”手持平板电脑,邵纪军又走进了茂密的森林,继续丈量着这片林海,开启又一段守护之旅。
文/王汝佳 孙庭义 记者 马一梅 李健 摄/孙庭义 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