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正清明,慎终追远寄哀思。
河北唐山,大钊路经过青春广场通向富强街;湖南娄底,蔡和森大道走向复兴街;安徽合肥,延乔路与集贤路最终通往繁华大道……英烈闪亮的名字,成为复兴路上奋进的路标,标注着那段峥嵘岁月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024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
“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激励我们砥砺前行,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清明时节,《时政微观察》与你一起重温总书记的深情话语,祭英烈,致哀思。
——筑牢信仰之基
云贵高原,一片希望的土地。
90多年前,从湘西南边陲的通道转兵到云贵高原的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中国革命实现了生死攸关的转折。此后,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战胜雪山草地、攻克天险腊子口……最终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伟大壮举。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弘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以昂扬斗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长征,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不畏征途艰险,克服重重困难,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
△陈列在陆军第75集团军某旅荣誉室的半截皮带(复制品)。
南部战区陆军第75集团军某旅军营里,珍藏着红军长征时留下来的半截皮带。
“红军战士宁肯忍饥挨饿,也要将半截皮带留下来,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2016年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原第13集团军参观军史馆时动情地说。
一百多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走向绞刑架的李大钊,发出了“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的坚贞誓言;面对敌人屠刀,夏明翰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雄壮诗篇;面对敌人6天内9次劝降,瞿秋白作出了“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的铿锵回答……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我们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不断将革命实践推向新的高度。
——激扬爱国之情
江苏盐城,一方英雄热土。
84年前,新四军军部在这里浴火重生,继续领导敌后抗日活动。大革命时期以来,1.8万余名革命先烈在这里献出宝贵生命。步凤镇、学富镇、正红镇、东平村……盐城全市有128处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镇村。人们将对烈士的纪念和缅怀写进路标,画入地图,刻在心底。
△位于江苏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
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盐城参观新四军纪念馆。馆内的照片、史料、文物、模拟实景,完整展现了新四军浴火重生、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
“这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在128处红色烈士镇村图前,总书记停下脚步,驻足观看。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抗战英雄以身许国、精忠报国的壮举,激扬爱国之情:“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一步激发了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如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豪迈誓言在神州大地久久回荡,中国人民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高高挺起民族脊梁。
——砥砺报国之志
在江西南昌,有一条为了纪念革命烈士方志敏而命名的志敏大道。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途中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于1935年1月在江西被俘。在狱中,他用敌人劝降的笔纸写下了《可爱的中国》。
如今的中国,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欢歌代替了悲叹,笑脸代替了哭脸,富裕代替了贫穷,康健代替了疾病……《可爱的中国》中描绘的景象,已在一代代接续奋斗中变为现实。
爱国是心之所系,报国是行之所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位于福建漳州东山县的谷文昌纪念馆
凭借“愚公移山”的劲头,谷文昌带领群众苦战十几载,把荒芜的福建东山建设成为“海上绿洲”;面对台风和巨浪,黄群、宋月才、姜开斌挺身而出保护试验平台,用生命谱写了许党报国的壮歌;秉持科技报国理想,科学家黄大年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回国;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李保国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赞颂他们的英雄事迹,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前进道路上,我们要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2025年4月1日,河北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学生在烈士纪念碑前敬礼。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崇尚英雄、见贤思齐,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再建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不朽功勋。
《时政微观察》近期内容>>
时政微观察丨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
时政微观察丨徙木立信,久久为功
时政微观察丨生活像花儿一样美
时政微观察丨云贵之行,总书记强调这个“融合”
总监制丨闫帅南 王姗姗
监制丨马丽君
制片人丨兴来 宁黎黎
执笔丨杨彩云
编辑丨江雨航 程昱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杨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