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探秘新会陈皮人家:绿色种植技术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4-08 14:11:00

来源:【中国食品报融媒体】

本报记者 谢伟 通讯员 萧萧 熊星 陈雅芬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是“中国陈皮之都”的核心产区,新会陈皮以科技赋能生态种植,通过绿色技术革新与全链条标准化管理,不仅守护了千年陈皮的道地性,更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近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揭秘这片“黄金果皮”背后的绿色密码。

走进广东陈皮人家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陈皮人家”)的生态庄园,映入眼帘的是连片的新会柑树,柑花盛开,蜂飞蝶舞。作为陈皮人家生态庄园的一期项目,新会陈皮农业文化创意园(以下简称“创意园”)位于江门市新会区银洲湖畔,其新会柑种植面积达1000亩,园内设有无病新会柑苗木繁育基地和广陈皮种质资源圃科研基地,致力于新会柑的无病毒容器苗培育和科研工作。同时,创意园依托周边丰富的农业资源、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突出新会陈皮农业文化创意等功能,融入生态种植、科技研学、品牌文化、农耕观光等文旅要素,形成了生态种植产业人文一体化的“体验式大田园”。

谢富瑞在钻研种植技术

从文化见证者到绿色产业推动者

谢富瑞曾是一位资深媒体人,深耕新会陈皮产业十余年。自2005年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一线坚持跟踪采访新会陈皮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十多年来,新会区的柑园、柑农和陈皮产业的商家等,谢富瑞都一一深入接触和采访过。他还曾组织中国新会陈皮文化节、新会陈皮柑普茶博览会等大型展览推广活动。

可以说,谢富瑞一直是新会陈皮文化产业的见证者。

2016年10月,谢富瑞联合股东创立了广东陈皮人家贸易有限公司,以“守护道地性、重塑产业链”为使命,从新会陈皮文化产业的见证者转型为新会陈皮产业的革新推动者。

谢富瑞的转型源于对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他坚信,“唯有回归自然本源,才能让新会陈皮真正走向世界”。为此,陈皮人家在东甲、梅江等核心产区建立800亩种植基地,其中300亩为纯种圈枝柑,坚守“零化肥、零农药、零合成激素”的生态种植理念。

陈皮人家创立之初,便确立了打造新会陈皮领域高端品牌战略和致力于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模式,发展农业板块、生态板块、研发板块、旅游板块、仓储板块等,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求打造新会陈皮全产业链的多维度发展模式。

从种植到仓储,陈皮人家构建了覆盖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的完整链条。其4000平方米的仓储中心存有200余吨不同年份陈皮,谢富瑞将其视为“时间银行”。“10年后,才是陈皮商家真正较量的时刻。”如今,陈皮人家已开发陈皮茶、柑普茶等百余款产品。

用科技实现陈皮行业“真”需求

“老陈皮会讲故事,但故事的根基是生态与匠心。”在长期跟踪报道中,谢富瑞发现了“真产地、真年份、真工艺”的市场需求与行业乱象间的矛盾,决心以绿色种植破局。

他提出“生态即价值”理念,将核心产区圈枝柑的种质保护与绿色种植技术视为企业根基。谢富瑞认为,陈皮的价值不只在年份,更在种植源头。“只有坚持‘零农残’,才能让千年非遗真正走向世界。”为此,他多年来埋头钻研种植技术,建立了从土壤、水、肥、修剪,到种植管理、资金配套等一套完善的种植系统,并探索出以“微生物菌肥、免耕覆盖栽培”为核心的种植技术,每年投入数百万元用于土壤改良与物理防虫设施,甚至以“不达标即销毁”的严苛标准保障品质,坚持以技术革新守护新会陈皮道地基因。

陈皮人家在核心产区打造的纯种圈枝柑保育基地,优选“大洞05号”母树进行繁殖。通过手工环切表皮、裹土生根的古老技艺,确保种质纯正,每年培育无病毒容器苗超100万株。这种“活态传承”方式,既保留了柑果香气浓郁、挥发油含量高的特性,也为后续绿色种植奠定基础。

陈皮人家还自主研发“微生物菌肥+免耕覆盖”技术体系,建立有机肥工厂与微生物菌剂生产线。通过检测土壤微量元素,科学配比含芽孢杆菌、木霉菌的菌肥,搭配秸秆覆盖保墒,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30%,减少水土流失50%以上。这一技术被纳入了江门市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带动周边500余农户实现绿色转型。

走进陈皮人家的柑园,12万张粘虫板与智能杀虫灯构成立体防虫网,利用昆虫趋色性与趋光性替代农药,同时引入草蛉、瓢虫等益虫进行生物防治。2024年,送检鲜果通过SGS(瑞士通用公证行)的203项农残检测,获得欧盟“通行证”。

标准化管理赋能产业升级

陈皮人家以银洲湖生态庄园为核心,整合东甲、梅江等核心产区资源,形成4000亩连片种植基地,构建起覆盖全链条的200余项企业标准。从苗木选育到采收,严格执行“三水融通”核心产区选址、有机肥施用频次、人工除草作业流程等细则;采用“二刀法”开皮、阳光晒棚自然干燥,杜绝化学熏染,确保非遗工艺原真性;引入区块链技术,消费者扫码可追溯种植地块坐标、施肥记录及仓储影像,实现“从田间到舌尖”透明化管理。

通过绿色种植技术,陈皮人家鲜果收购价提升40%,带动农户人均增收2.2万元。企业还延伸开发陈皮茶饮、中成药、文创产品等100余个品类,2024年产值突破5亿元,其建设的陈皮主题民宿、农耕体验区,年接待研学游客超10万人次,形成“种植+加工+文旅”三产融合模式。

为推动新会陈皮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谢富瑞借助江门市新型职业农民协会,把企业的网格化管理经验无偿分享给农户,并推动协会每年举行讲座20余次、走访企业50多家,加强了会员企业交流,带动大家做农民企业家。他还牵头参与制定了《“新会陈皮”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推动“年份+仓储编码”管理体系,被纳入《江门市新会陈皮保护条例》。

从“新会标准”到“世界品牌”

站在春耕新起点,“未来5年,我们将推广‘合作社+农户’绿色联盟模式,带动万亩柑园实现标准化种植。”谢富瑞表示,企业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智慧农业中心,通过AI分析土壤与气象数据,优化水肥管理系统;深化与珠海科技学院的产学研合作,开发陈皮抗衰老活性成分提取技术,抢占大健康产业高地。

“千年人参,百年陈皮”流传已久。唐朝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中提到“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十得九”,于今日而言,一块高品质的新会陈皮,离不开源头的匠心种植。

从千年农耕智慧到现代科技赋能,陈皮人家以绿色种植重塑产业基因,这片承载着生态理想与乡村振兴使命的柑园,正以“零农残”的坚守与“微生物圈枝柑”的创新,向世界讲述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故事,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中国食品报》(2025年04月08日05版)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