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何春阳
“五四三二一,时间到!”4月10日早上临近11点,南岸区和泓南山道小区大门口,三四十名群众集体倒计时,然后拧开礼花欢呼。96岁的老人邹际福坐着轮椅,被身后的家人邻里推着往前。她的身后跟了一大群人,大家有说有笑,现场热闹非凡,那场景像极了过年。
居民们体验直梯出行后高兴地与社区书记季业合影留念。记者 何春阳 摄
为什么居民们如此高兴?因为当天11点,小区门口的两部无障碍直梯正式开通。这意味着,1万多人进出小区不用再爬高差4.5米的29步阶梯,更让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孕等群体实现了轻松便捷出行。
“晓得电梯要开通了,我妈这几天都期待得不得了!”邹际福女儿苏定秀告诉记者,母亲有三四年都没出过小区大门了,今天坐直梯出小区后还自己掏钱买了一包山楂饼,说要带给女婿尝尝,路上又分了几块出来给碰见的邻居。
居民进出小区坐上了直梯。记者 何春阳 摄
记者了解到,和泓南山道小区常住居民有4682户,人数11709余人。起初,小区大门口修有一个自动扶梯,但没几年就“停摆”了,导致居民进出小区必须经过一坡长长的梯坎,对“一老一小”和残疾人等群体很不友好。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人群日益增多,出行矛盾愈发突出。基于此,海棠溪街道和泓南山道社区党委巧用“三事分流”工作法,组成由社区党组织、网格员、物业、业主代表构成的“一心一议”建设工作小组,并召开协商会议加紧推进改造工作。
“有人说把扶梯维修一下就行了,有人认为可以把原来的扶梯拆调换一个全新的,有人建议将扶梯改为直梯,还有的提议把扶梯周边的绿化带拆了,弄一个‘z’字型无障碍步道。”和泓南山道社区书记季业说,一开始协商时,各方意见分歧相当大,最终考虑到轮椅和儿童推车上下扶梯比较危险,室外扶梯又容易因风吹日晒而受损,多数人还是赞成将扶梯改为直梯。
按照民法典要求,要干成电梯改造这件事,还需要获得该小区2600多户业主的签字同意。
“扫楼投票是最艰辛的,因为人不好找。”季业回忆,遇到不理解的居民,还得挨着加微信、打电话解释,整整耗时8个月才完成了征求意见。改造工程启动后,又需要在各个重要节点做好公示和解释,保证每个环节都有业主代表现场见证。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门口的电梯改造项目,成为了该小区第一次通过征求意见撬动大修基金开展的最大工程。在此后的协商会议中,社区党委又专门邀请设计公司、监理单位加入其中,请各方坐下来详细了解改造工程的“门道”,敲定设计方案,形成合理报价,而后又是紧锣密鼓地施工,请驻场监理监督施工,终于在今年3月底完成了项目建设。
“真心感谢社区,特别感谢季书记,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我妈90岁了,也有六七年都没出过小区了,从项目动工那天就开始盼望着开通电梯啊。”社区居民张季芳感叹,“她今天上上下下坐了三四趟电梯了,高兴惨了,还说以后想吃啥就吃啥,可以自己去小区外面买吃的,哪里不舒服也可以自己去药店买药了,没事儿还可以到小区下面坝子里晒太阳。我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老人在家待着闷得慌了。”
原稿点击>>
小区大门“停摆扶梯”变身无障碍直梯 帮助上万居民实现轻松出行-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