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乐
四月的安源,春意盎然。
漫步在江西萍乡安源旅游景区,苍翠的绿树掩映着斑驳的工业遗迹,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在此交织。这里,曾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更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
(在安源旅游景区广场远眺。 刘乐摄)
百年沧桑,初心如磐。如今的安源,将红色基因融入城市发展血脉。2024年,安源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超355万人次,工运摇篮正成为萍乡的一张亮丽的红色旅游名片。
红色旅游谱新篇
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慕名来安源的游客越来越多。近年来,安源区采取“保护、数字、融合”举措激活红色资源:完成5处核心遗址修缮,打造10个精品文旅景点;创新运用科技手段为历史赋能:AR技术让文物“开口说话”,VR体验让游客“穿越”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当夜幕降临,大型光影秀《风起安源》在胜利广场震撼上演,通过“江南煤都”“工运摇篮”等五个篇章,将百年风云浓缩成一场视听盛宴。
基于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安源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2024年以来,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累计接待各类参观旅游人数上万人次,推动当地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当地居民增收致富。
“前些年,我们修建了孔原、吴烈、吴运铎、王耀南4座革命先辈事迹陈列馆,‘初心学堂’以及孔原故居,还修缮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设立村史馆。”安源区张家湾村党总支书记李伯乐表示,中环东路建成后,来张家湾旅游更加快捷、方便,去年以来该村已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
2024年节假日期间,安源景区接待游客355.7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8.45亿元,同比增长均超20%。
接力发展不停歇
作为中国唯一仍在生产的百年煤矿,安源煤矿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通过三次精煤加工系统改造,精煤回收率实现从20%到41%的跨越式提升,用科技创新续写着百年老矿的传奇。
面对资源枯竭的现实挑战,安源人以“二次创业”的魄力,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中寻找新的发展动能。
在安源区伯乐智能装备产业园,一台台高精密注塑机整装待发,即将销往全球市场。企业负责人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心锁模技术,不仅将锁模力运用率提升至100%,还能节省1%-5%的原材料,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智能家居到新材料,再到高端装备制造,安源的产业版图正从单一的“黑色经济”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拓展。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安源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创新驱动的结果。打造“安心办”服务品牌,推出“亲清日”政企交流、“三包一助”网格服务、企业开办“零成本”等惠企政策,安源区锚定一流营商环境目标,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跳出传统资源依赖,安源正以创新为引擎,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2023-2024年,安源区成功引进重大项目20余个,培育营收超亿元企业3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突破120亿元。
(尚在使用的运煤小矿车。 刘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