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五代人寻亲数十载,马来西亚侨胞80年后回乡圆梦

时间:2025-04-01 17:46:00

N海都全媒体记者 陈丹萍 通讯员 吴圣超 陈和俐 文/图

近日,安溪蓝田镇后清村迎来16位特殊客人——从马来西亚回乡的黄氏寻亲代表团。从他们的祖辈走出这个小山村至今已经80年,“终于踏上爷爷的故土,没想到家乡的亲人这么热情、这么亲切……”。代表团中辈分最高的黄良安说,他是带着祖父黄振习、父亲黄河汉的心愿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

一封书信,铭记80年的回乡梦

3月23日上午9:30,一辆载着寻亲代表团的大巴缓缓驶入后清村。车门开启,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子终于和家乡的父老乡亲相见。一时间,鞭炮声热烈响起,一双双热情紧握的手,成为迎接他们最好的礼物。

“回家啦,回家啦……”尽管初见时彼此稍显局促,但熟悉的乡音瞬间拉近大家的距离。马来西亚侨胞激动地拿出手机,记录下家乡的风景与亲人的面容。

家乡亲人欢迎侨胞回家

在家乡堂亲们的簇拥下,马来西亚侨亲们走进后清黄氏福昌祖祠。在家族长辈黄传基主持下,举行“开箱看族谱寻根”仪式,马来西亚侨亲们与后清黄氏堂亲们行三跪九叩大礼,虔诚上香,拜谒祖先。

“你看,族谱上这个‘振习公’就是你们的先祖……”黄传基指着族谱,逐一介绍振习公的祖父武湳公系下及父辈、堂兄弟关系及后裔情况。

马来西亚侨胞回乡寻亲

翻看着族谱,黄良安感慨万分。1945年,为躲避战乱和讨生活,黄良安的祖父黄振习带着五个儿子三个女儿,随“下南洋”浪潮,背井离乡到马来西亚吉隆坡。当时黄良安的父亲黄河汉年仅9岁,彼时他未曾想到,80年后的今天,他的子孙能在他还健在的时候找到自己的出生地。

马来西亚蕴藏丰富的锡矿,20世纪吸引来了大批华工移民。黄振习跟随其他闽南乡亲一起靠“淘锡米”发家,而后黄河汉又在当地的经济种植园从事橡胶、油棕种植等重体力工作。其间,黄河汉收到了来自家乡族亲的家书。这封家书不仅字里行间充满浓浓的乡情,还附有一小部分手工精心绘制的族谱支系图,虽然不完整,但其记录了家族血脉的延续与分支。然而,工作繁忙的黄河汉,虽然心中对家乡充满眷恋,却一直未能抽出空闲时间踏上回乡归途。

直到前几年,耄耋之年的黄河汉叶落归根的心情越来越强烈,他紧攥这封承载着家族记忆的家书,语重心长地对儿子黄良安说:“你们一定要找到我们的根,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来处。”这封家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黄良安心中寻根的旅程,成为他不懈寻找家族根脉的指南针。

侨胞与亲人齐聚祖祠门前合影留念

一个邮箱,搭起五代人的寻亲路

2020年,黄良安的儿子黄家定和女儿黄嘉仪,按照信件上那串珍贵的地址,在互联网的浩瀚信息中仔细搜寻着关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蓝田乡后清村”的相关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找到了后清村相关资料,并在网上找到曾担任村委会主任的黄东坚的邮箱。

“多亏了这个邮箱,让我们找到一个通往故乡的窗口。”满怀激动与期待的黄家定,迫不及待地写了一封寻亲邮件,信中表明想寻找黄氏宗祠以及失联已久的亲人们,并于2020年6月7日、8月9日,两次发送给黄东坚。

“我平时比较少用这个邮箱,直到2022年6月20日晚上,我在整理未读邮件时,才发现这两封海外侨亲的寻亲信件。”黄东坚说,看到邮件后,他非常激动也深感愧疚,在深夜迅速回信,并打电话回家,跟族亲确认邮件中提到的人物。可发出去的邮件没有得到及时回应。

黄东坚一直将此事搁置在心坎。直到2024年12月26日上午,黄东坚接到一个从广州打来的陌生电话,说要找他帮忙寻亲,沟通后,确认正是几年前发邮件寻亲的马来西亚黄氏族亲黄家定的妹妹黄嘉仪。

“这回可不能再错过了。”很快,黄东坚帮助黄嘉仪与直系堂兄黄新建取得联系。经过反复沟通,2025年2月16日,双方终于确认亲属关系。随后,在黄新建热情邀请下,最终定于2025年3月23日——黄振习离乡八十周年的日子团聚。黄嘉仪和家人第一次踏上故土。

为迎接这些远道而来的马来西亚侨亲,后清村不少在外的黄氏族人纷纷返乡,在江苏常熟生活的黄长南便是其中之一。黄长南是后清村的老支书,已经退休多年的他跟着儿子在江苏定居,此次他特意乘坐动车赶回,难掩喜悦:“有亲人回来,非常高兴。”

“非常感动。虽然时间拉开两地的距离,却隔不开血脉情深。”黄良安坦言,没想到家乡亲人如此用心。此次归乡,不仅是一次寻根之旅,更让黄良安深深感受到家乡亲人的浓浓情谊,血脉相连割不断。80年离散,如今黄氏族人在马来西亚已经有五代,约80人。此次寻根之旅圆满完成后,未来将积极动员更多侨胞回乡,从祭祖寻根出发,密切与祖籍地之间的联系,持续关注家乡、宣传家乡、支持家乡,主动融入家乡发展大局,化桑梓之情为助乡之力。

编辑:林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