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秦楚网】
近日
广州市海珠区78岁的陆老伯
一家多口人
因接连出现发热、畏寒症状
同时还伴有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前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以下简称“广医二院”)就医
经检查,陆老伯一家最终
被确诊为急性戊型肝炎
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场家庭感染
是如何发生的呢?
为弄清楚情况,全家紧急进行筛查。结果医生发现,陆伯的女儿、女婿、外孙女均检出戊肝抗体阳性,肝功能异常,这意味着他们正处于感染状态;而陆伯的老伴戊肝抗体阳性,肝功能正常,之前也没有畏寒发热等症状,考虑是无症状感染;而其外孙子则没有症状,戊肝抗体也是阴性的。
病情较重的陆伯住进了广医二院感染病科,经积极护肝、降酶、退黄等治疗,病情已逐渐好转。而女儿、女婿、外孙女病情较轻,在门诊护肝治疗,均已恢复正常。
该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罗润齐分析说,猪被认为是戊肝病毒最主要的自然宿主,世界各地均有从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肝中检测到戊肝病毒的报道。
另外,贝壳类海鲜的腮吸水后,会把水中的病毒过滤并留在体内。如果生食或进食未熟透的含戊肝病毒的动物内脏,以及毛蚶、花蛤等贝壳类海产品,可能引起戊肝。
陆伯家中极少吃海鲜,但有吃过未煮熟的猪肝病史,而且家人中唯一没有感染的小外孙并没有吃。
据介绍,戊肝全称戊型病毒性肝炎,它与甲肝的传播途径类似,主要通过粪-口传播。罗润齐指出,戊肝有一个让人防不胜防的特点,就是存在无症状感染者。这些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和正常人无异,但实际上却具有传染性,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将病毒传播给身边人,因此易引发家庭聚集性感染。另外,戊肝的潜伏期可长达2-9周,等到出现症状时,往往难以准确追溯到感染的源头。
这样预防
守住“舌尖上的安全”
“戊肝其实是可防可控的。”罗润齐建议,在处理食物时要做到生熟分开,专门准备处理生肉的刀具、砧板,避免生肉上携带的病毒、细菌等污染物产生交叉污染。“无论是肉类、内脏,还是海鲜,都务必煮熟煮透。不要为了追求食物的鲜嫩而忽视了健康风险。”
对于慢性肝病患者、备孕女性、老年人等高危人群来说,可提前接种疫苗,让身体产生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集体就餐后,发现3人以上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要立即就医,及早明确病因并有效干预。
转发提醒更多人!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建伟 责编|关尔 千阳
合作热线|0719-8118180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